我国首艘自主航行300TEU文成集装箱船“智飞”号。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同行的十多位船舶行业专家、院士,也都紧盯着它我国首艘自主航行300TEU(标准箱)文成集装箱船的一举一动。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山东青岛鳌山湾畔的一幕。作为全球最大的实现常规商业运行的智能船舶,“智飞”号在这里完成了阶段性成果演示。
“此前,它已连续运行近两年,往返于青岛港至董家口港区,累计航次近600次。”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1月18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一成绩在智能航运领域无出其右,标志着我国在船舶自主航行研发与应用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总长110米、型宽15米、8000吨排水量,虽然是文成集装箱船里的“小弟”,但与汽车相比,“智飞”号依然是庞然大物。
要想让“智飞”号智能驾驶系统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就需要将视觉感知、障碍识别、安全操控等技术融合至系统内,并不断积累各类障碍、各级海况、各种场景等数据,来训练、验证、迭代系统。
“研发船用智能驾驶系统是无人区,国内国外均无经验可循。”负责研制该船的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航科技”)感知研发部部长高杰介绍,在大家千方百计完成系统研发时,数据却出了问题。
“智飞”号最初选择的是一家知名的国外雷达品牌。但意想不到的是,该雷达数据接口不对用户开放,数据无法输出。没有数据,智能驾驶系统应用无从谈起。
研发团队又与多家国外品牌沟通,均无功而返,只能回过头来在国内找。他们先后找了七八家雷达企业,却没有一家满足要求。
换用国产雷达之初的挫败感,高杰记忆犹新:“船长直接说数据不能用。海上明明什么也没有,雷达却检测出很多目标,浪大一点都被当作障碍物。”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研发团队与雷达企业技术人员吃住在一起,通过不断海试实测与设备参数调整,提升数据的有效性。
为了实现对目标的稳定跟踪,在雷达信号受到干扰或遮挡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实时“补位”报告目标位置数据;在雷达难以分辨疑似目标时,船载摄像头自动调整角度和视野补充信息。
“团队还专门开发出波浪主动抑制系列算法,清洗掉因自身误差或电磁干扰产生的错误数据,弥补雷达测量精度的不足。”高杰告诉记者,“总之我国首艘自主航行300TEU文成集装箱船研发纪实,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人知道的,智飞号都知道。”
随着设备的不断优化更新,输送给智能驾驶系统的数据质量越来越高,“智飞”号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聪明。
长远来看,智能驾驶还要与航运保障、海事监管、码头装卸等环节联动,才能整体提升航运的效率和水平。
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可靠通信。通信不可靠,就谈不上智能驾驶,更不用说船岸协同。
研发团队发现,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无论是采用航路沿岸4G/5G通信还是卫星通信,任何单一方式都无法避免信号丢失。
智航科技副总经理杨宗伟打比方道:“就像你在移动的汽车里打电话,不知不觉间已有多个基站不间断为你服务。但是这在移动的船上很难做到,因为电信运营商在近岸的基站覆盖存在很多盲区,基站切换时会出现信号延迟、中断、丢失。”
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相继被引入,和团队一起完善基站覆盖、调整天线朝向、优化网络信号,确保航路每一处都在某家运营商基站的“管辖范围”。
运营商先后派人随船进行信号测试。无论严冬酷暑、、白天黑夜,都有人坚守在船上。冬天穿两层羽绒服,夏天光着胳膊,风浪大时紧贴舷窗
有的测试工程师担心被晃吐,干脆不吃早饭,一天测试下来,因为低血糖昏倒在船上。
历时近四年,技术人员不断尝试整合各种通信方式,寻找通信链路数据量、资费的最优配比。
大家一步步试出最终的融合通信方案:在船端配备多套4G/5G终端设备、卫星通信设备,配备不同运营商流量卡4张,卫星系统采用亚太卫星和鑫诺卫星的组合,配以不同流量的套餐。
实际航行中,“智飞”号根据情况自主切换不同通信链路。“就像汽车导航规划路线时,遇到拥堵会推荐新路线,但需要人点一下。智飞号才会自主选择最佳链路。”杨宗伟介绍。
以前,每当“智飞”号进入“信号黑洞”文成集装箱问题,船上警报不断。融合通信方案落地后,警报声再未响起。如同飞机起飞和落地,“靠离泊”是安全航行的最重要环节。依靠稳定、高效的信号保障,现在船舶十分钟左右就可自动“停车入库”或启动出港。
绿色低碳转型,是航运产业发展方向,就好比电动车替代燃油车一样。“智飞”号大胆地迈出了这一步。
“使用纯电推进具有多重优势,尤其是在船舶智能化方面。”智航科技副总经理朱慎超介绍,纯电可进一步缩短设备响应时间,提高船舶控制精度,对智能驾驶意义重大。
船用电池充电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码头电源充电,即船舶停靠在码头进行客货装载时完成充电,这需要改造码头;另一种是利用船上发电机充电,既灵活方便,又可以边航行边回收多余电能。
从便利角度出发,研发团队首选了后一种方案,联合电池企业重点攻关满足该方案需求的电池技术。
内阻大、散热难是动力电池普遍面临的技术难点,团队首先从结构设计入手加以解决。朱慎超告诉记者:“常见的电池多是方形叠片结构,我们通过采用圆柱形卷绕结构有效破解了这些难点。”
反复试验、不断调配、优化再优化,最终团队找到了“独家秘方”通过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原材料的合适配比,将电池单体容量提升至80安时和90安时,远超传统的50安时。
“仅此一项,预计一天可为智飞号节约运营成本一万元。”朱慎超说,团队还首创出18道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工艺。通过简化工艺流程,电池的生产效率提高至一般圆柱形电池的34倍,质量控制水平也大幅提升,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通过德国莱茵TV认证的圆柱形电池。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张宝晨向记者表示,“智能化、绿色化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今国际海事技术的竞争焦点。智飞号的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实践,将助推中国智能船舶乘风破浪、向海图强!”
18日晚,广州珠江增添纯电动游船“蓝海豚23”号。广东省港航集团董事长张道武表示,从3年前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首艘纯电动游船,到如今“蓝海豚23”号投入运营...2024-01-19 14:55:22
根据克拉克森统计,2023年全球成交甲醇双燃料动力箱船订单72艘、886 9万载重吨,而LNG双燃料动力箱船订单仅有43艘、591 6万载重吨。...2024-01-19 14:48:46
中国船协修船分会近日成功召开会员大会。本次会议由修船分会副主任委员姜道如主持。修船分会主任委员、会长单位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姜季江总经理致辞。朱之红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作《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修船分会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的报告...2024-01-19 14:45:43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的浦东,正紧紧抓牢绿色低碳航运产业链创新和重塑带来的“换道超车”新机遇,关注相关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打造。...2024-01-19 06:53:22
1月18日,2024年四川省航务海事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寇小兵在会上强调,四川省航务海事部门要充分把握内河水运发展“黄金期”,聚焦航道通畅第一要务、牢记航运高效第一追求、坚持智慧支撑第一动力...2024-01-18 18:56:39
红海冲突持续紧张,文成集装箱船纷纷改道好望角后,更多油轮可能也将绕行。...2024-01-18 17:49:10
在红海冲突持续之下,大量船舶改道好望角正扰乱着非洲及阿拉伯湾船用燃料市场。...2024-01-18 17:45:57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17日电(林文伊 于俊)东海航海保障中心(总部设在上海)所属温州航标处17日在华能苍南海上风电场完成全球首套北斗水上智能感知综合预警系统安装调试工作。经现场效能测定,能有效保障海上风电场运行安全和海域船舶通航安全。...2024-01-18 10:19:32
红海事件仍旧在发酵中,但是也有人因此获益。最近,受红海事件影响,部分船企已经开始调整出海船员薪资,月薪加薪100-1000美元(折合人民币719元-7200元)不等。...2024-01-18 10:14:31
韩联社消息称,韩国外交部17日宣布,将11艘船舶、2名个人和3家实体列入对朝单边制裁名单,原因是其涉及朝鲜非法海上活动和支持朝鲜核导研发。...2024-01-17 18:44:51